©安静阅读志 | Powered by LOFTER

接受不完美的勇气

[日]小仓广著/杨明绮译/湖南文艺出版社/2015.9



阿德勒反对情感能被操控的说法,他认为情感只是生活型态(性格)的“排泄物”,就算操控“排泄物”,也无法改变什么。唯有改变生活型态,情感才能自然而然地改变。生活型态是指对于事物的理解方式,也就是以认知为核心的基本信念。生活型态(性格)是人生的脚本,也是地图。人类会使用在幼年时期(十岁左右)完成的脚本与地图,一辈子不断重复同样的思维、情感与行为模式。


阿德勒小时候曾下定决心,告诉自己“不要生气”,自此之后就真的没再生气过。这不是从“生气的人”变成“不生气的人”,而是停止“频繁使用”被称为愤怒的情感,然后变成“几乎不用”而已。像这样,便能改变性格。改变性格不是要替换个人之前已有的精神所有物,而是学习如何善用自己拥有的东西。


阿德勒认为,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。所有人生的课题都与人际关系有关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工作的任务、交友的任务、爱的任务,而且这些任务越拖延,越难解决。阿德勒将这三大任务统称为人生任务。我们只要活在这个世上,就无法逃避爱的责任,所以达成这个任务的同时,便能获得无忧无虑的人生。


阿德勒心理学主张,手足关系对于孩子生活型态的养成,远比亲子关系来得深远。


当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时,不妨问问自己:“对方透过这种体验能学到什么?”这么一来,我们就能找到自己该如何处理问题的答案。


阿德勒一再强调拥有“共同体感觉”的重要性,认为这是从烦恼中解脱、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。所谓共同体感觉,就是由“对他人有贡献”形成的。从主动对周围的人有所贡献做起,收获他人的感谢之情,得到他人的回馈与支持,进而在社会中打造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。


“如何才能摆脱痛苦?”“让别人感受到喜悦,思考‘自己能做些什么?如何才能让他人感受到喜悦?’然后再付诸行动。如此一来,就不会再悲观、失眠,一切问题也能迎刃而解。”真正的贡献感不需要依赖对方给予什么,停留在“自我满足”就行了。


世界名著《幸福散论》的作者、哲学家阿兰如此定义乐观:“悲观主义是一种心情,乐观主义是一种意志。”意即乐观主义不是天性,而是下意识努力养成的一种意志。


2017年6月22日星期四阅读摘录

评论
热度(12)

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,不违心生活。
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,不无端失落。
爱自己的梦想。
虽平凡,但不平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