©安静阅读志 | Powered by LOFTER

栋梁

[日]小川三夫 口述/[日]盐野米松 整理/杨希 译/清华大学出版社/2016

1

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导的一方,而在于受教的一方能够从中汲取什么。

刚进门时师父说:“一年之内不必听什么广播,看什么电视,读什么报纸。与木匠有关无关的书都不必看,就专心打磨工具去。”我的生活果真如此进行着。后来我明白了,在学徒时期专心沉浸于一件事情是多么重要。它让人步入一个特殊的精神状态,无论是梦是醒,头脑中只装有一件事。以这种方式生活,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进入木匠的状态。然后才能学习师父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法。所以不必有任何理由,多虑无益。

我恪守着师父的指令。不过或许这本来也是我的性格吧,至今未变。我一直只考虑与工作相关的事,并不以为这有什么令人痛苦不快的。痛苦的话是没法坚持下去的。

在那里我明白了师徒共同生活的重要性,并把专注做事的品格体悟于心。要是不打下这样的基础,人怎么可能成长、强大,从而独当一面呢?

大家一起做事,只要本人具备学习的意愿,便可掌握技能。技艺这个东西全凭长期实践锻炼与自我管束练习,才能在身体中自然形成。学习这事自始至终是无人来教的,只能自我培养。或许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与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育人之法吧。

2

不同职业的人,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。

匠人不同于一般的工薪阶层,他们的生活就是生存方式,生存方式就是职业。匠人工作的基础即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定,不冲条条框框的限定就无法取得进步。

熟谙棒球技巧的身体,与能够长时间拉锯工作而不觉疲倦的木匠的身体是有本质差异的。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,身体也逐渐具有相应的职业特征。身体耐不住苦时,就会寻找偷懒的方法。如果真想到了这种方法,职业生涯也就结束了。

无论如何,手艺是自己为谋生而掌握的东西,即使骗人耳目蒙混过关,也只会使自身受害而一无所得。因此,让身体、头脑随同技艺的磨炼而共同成长方好。

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懂得,不能因为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好而中途退却。即便再苦的生活,也要从中找到乐趣。此外,人亦不可输给时间赋予的重压。想到人生之长,十年实在是转眼即逝。

3

不搬开上面的重压,下面的就无法伸展。

“应该没问题吧?”我问大野。“还不晓得。”大野答道。不过他还表示:“这是您托付我的事,我一定要坚持做下去。”他能这样说,想必已决定在实践中大胆尝试,在工作过程中去摸索了吧。的确,干我们这行的人如果只敢想而不敢迈出尝试性的一步的话,根本一事无成。

木工工作中,工程的安排部署占有八成的比重。若工程部署做得好,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就不在话下了。

上无可依靠之人,一切都需自己思考、自己决断、自己来指挥手下的人做事。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然而大野还是很执着的。大野说,即使没有得到人手,他也会独自完成从部件的加工到整体组装的所有工作。这样的气魄实在难能可贵。

这项工程为年轻人们带来了自信,毕竟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所获得的成果。由自信赋予的技能是所向无敌的。有了它,人便无所畏惧,相信无论多难的工作只要坚持做下去,便可成功。

不必为能不能做而烦恼。只需专注于思考切实可行的方法,并在实践中摸索到逐步推进的路子。

4

简单之中往往蕴含强大的力量。人也好,建筑或图纸也好,必须保持简洁、无杂饰的状态。

建筑师们多从设计意匠的角度思考建筑,所以其设计在结构方面多有不合理之处。他们似乎总想与众不同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

我与建筑师们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。我的施工图设计首先考虑寺院方的便利需求,其次顾及匠人施工的可行性。既不能出现拙劣的构造,也不允许非理性的设计。如果结构设计得不合理,定会影响建筑的实际质量,实为蒙混过关的行为。

木匠对待设计从不马马虎虎、糊弄而过。因此,出自木匠的建筑作品根本不可能出现奇怪地扭来扭去的曲线型样态。我绘制的图,所表达的建筑是坚实的、必可建成的,且包含了具体的施工指导注释,如“这样做会使较为笨重的构件显得轻巧一些”,“此处在背景的对比下显得太阴暗,让此处更明快一些”等这种程度的指示性标注。

只要有可能,就要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——此为建筑师们的思维方式。也许他们这种想法被勉强地以不合理的构造方式实现亦非坏事,但这在建成肇始看上去可能很新奇的设计并不能历久弥新,并且很快就会被人厌弃。

设计要合理,不可勉为其难。

5

我想只要我们竭尽全力将本时代所能达到的极致均付诸实践,那么后世的匠人们必可领会我们的工作技艺了。因此我们工房也的确这样工作着。然而我们仍有所忧虑。

我所担心的不是技艺方面。只要后世匠人依先人之口授,察山识木、用木,木文化与木建筑必可得以传承。我真正担忧的是,对我们的事业至关紧要的木材会消失。

木材资源日渐减少,我们必须要小心地、合理地利用。

据称,因为当今气候和水土条件的影响,吉野区域内的日本扁柏的寿命只有二百五十年至三百年左右,该树超过此树龄后将开始腐坏。虽说这种现象与当今气候、土壤条件变化有重要关联,但更重要的是,若使树木得以生长千年以上,则须为其创造可作为该树专属的巨大地基的森林环境,即必须有能支持树木生长千年以上的山地,才能生长出这样的巨木来。

为了一株树得以生长千年以上,其周围的树须自动死亡、倒伏或腐朽,以造就令该树持续生存下去的环境。这样的生长环境在现在的日本已不存在。

技艺是可以传承的,但必须建立在原材料齐备的基础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阅读摘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评论
热度(13)

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,不违心生活。
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,不无端失落。
爱自己的梦想。
虽平凡,但不平庸。